张自立

张自立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
个人简介
张自立,男,1935年生,河南省禹州市人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河南省书法家协会、美术家协会会员;曾任许昌市书协副主席,禹州市文联主席兼书协主席。其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。《人民日报(海外版)》《河南日报》《书法报》等多家报刊发表其作品,《中南海珍藏书海集》《中国名胜诗文大观》等数十种国外展出作品集收录其作品,多家文博院(馆)及名胜碑林收藏其勒石。出版有《张自立书画作品选》《随缘吟草》《艺唯心境·张自立书画作品集》等。   襟怀熔炉化云烟  ——记书画家张自立 本报记者  吕超峰 王增阳  文 /图   中国的文化艺术发展到明清时代,逐步形成了诗、书、画、印四结合的模式,一直延续到近现代,产生了众多大师、大家。在诗、书、画、印四个方面,张自立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,成为河南书画界难得一见的全才。耄耋之年的张自立,拿起毛笔时,仿佛立刻进入了书画艺术的一方天地,笔走游龙,气势恢宏。立秋刚过,在一个凉爽的上午,记者慕名拜访了书画家张自立,听他讲述自己一生浸淫中国传统艺术的历程。 跪雪抄经治顽性 “艺唯心境路盘桓,踏破荆榛过层峦。跪雪抄经治顽性,爬梯图壁换骨丹。”张自立用一首诗对自己进入书画艺术世界的境况进行了总结。 1935年,张自立出生于禹州市一个书香之家。厚重中原文化的滋养,浓郁家庭氛围的熏陶,让张自立在少年时期就对书画艺术有着很深的感悟。张自立的父亲是一名教师,也是一位书画好手,曾担任原禹县政府和省财政厅的书记员,与当时禹县的书画名家多有交往,潜移默化之中,张自立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 当时,读小学的张自立所写的各种作业均是用毛笔完成的。除了日常的课业之外,父亲每天还会给他布置额外的书法作业。在张自立学习书法的过程中,跪雪练字是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。由于没有完成父亲布置的作业,张自立被罚跪在雪地中,继续练习书法。 “我老太爷是做绸缎生意的,我父亲从小就被送入私塾读书,后来又去念了师范学校,文化功底很好。但在老太爷过世以后,家族逐渐衰败。我父亲有6个孩子,我是老大,初中没读完就开始谋生计。”张自立说,12岁时,他就能独自下地割麦,并用独轮车将割好的麦子推回来。 困顿的家境,使张自立早早离开了校园,去鄢陵县的一家药店当学徒,能识字、写字的他很受老板的器重。由于母亲病危,张自立在当学徒一年后返回禹州。17岁那年,张自立打算参加工作,年少天真的他独自一人前往当时的城关镇政府,找到那里的工作人员,说自己想找份工作。当张自立将自己所写的简短自我介绍拿给当时的主管人员看时,对方很惊讶这个少年竟有这样的文字和书法功底。他当场验证,张自立从容通过。之后,张自立被安排当了一名教师。 1952年3月,张自立被分配到花石乡教书,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,他又辗转到白沙小学教书。之后,张自立参加县里组织的普通话培训班并取得了优异成绩,被留下来当辅导员。1957年,张自立回到禹县任小学校长,年仅22岁。1957年,血气方刚的张自立因为写了“新陈世美”的大字报,被划为右派。 百折千回无愧怍 “愚公怜悯书痴苦,智叟诌谈塞翁缘。百折千回无愧怍,襟怀熔炉化云烟。”提及往事,张自立早已将那段经历看得很淡。动荡岁月里,张自立经历着政治上的压力、生活上的困顿,却始终保持着坦然的心境。他努力赚钱养家,也更加倾情于书画艺术,在书画之中寄托着自己的情感。 在张自立的一段自述性文字中,他这样写道:“少年阶段是在饥馑、战乱的峥嵘岁月中熬过的,青中年时期,又在动乱的政治风云里接受洗礼。那个时期唯一可得以慰藉的是我的书画始终能够让同侪刮目相看。从抄写墙报、办专栏,到大书会标、标语和春联,再到被邀往建筑物体上题写匾额,直到机关、亲友之厅堂、客厅的书画装饰……逐渐征得了社会与公众的广泛认可。” 一开始,被划为右派的张自立接受不了,压力很大。后来,他想通了,并把张贴大字报的所有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。张自立接受了撤职留用的处分,继续一边参加改造,一边教学。张自立在教学之余,还干过割草、放羊等工作。在放羊的时候,张自立就在废纸上画素描。 1958年,城关镇成立了3个绘画组,专门绘制宣传画,张自立被抽调到了其中一组,并被任命为组长。在那段时间里,能写会画的张自立常常奔波于各地,扶梯爬上爬下,写标语、画宣传画成了他日常最重要的任务。10年间,他隐藏自己的感情,用心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一段书画传奇,在那段寒冬里也有着精神寄托。 1962年,张自立的行书作品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入选河南省中国现代书法展览,这是他的书法作品第一次走出禹县,逐渐获得人们的认可。1984年,张自立受组织委派主持组建原禹县文联。 在主持文联工作后,张自立从未将书画创作搁下。在张自立看来,书法作为一门艺术,可以把人带进一个高雅静谧的境界,既可以让人陶情冶性,又可以让人沉醉痴迷。学无止境,艺海无涯,书法如是,斯道无尽。一旦感其魅力,必将终生为之坚守。 破壳化蝶未了情 由于年少时期家境贫困,张自立没有读完初中,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,他刻苦钻研,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文化水平。1983年,全国第一所书法艺术函授专科学校在无锡开办,张自立参加了3年的正规书法艺术培训,并获得首届优秀学员奖。 “这段学习经历,不仅提升了我的书法理论水平和书法技艺,还让我与其中的一位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我们书信来往了30年。”张自立说,在学习期间,他结识了一位当地的老师,叫华继善。30年间,二人来往的书信有几百封,友情尽注其间。 1985年,张自立组建禹县文学、书法、美术、摄影、音舞、戏曲等六大协会,并兼任书法协会主席,同年组织了禹县首届书法大赛。他在那一年的河南省书协书法系列展楷书展中获奖,并加入河南省书法家协会。 潜心翰墨60余载,张自立的作品入选中国书协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、中国书协第一届扇面书法作品展、第五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篆刻大赛精品展等,并屡获大奖。作为禹州书坛名宿和奠基人物,张自立在为禹州书画事业的发展奋力耕耘的同时,收获颇丰,成绩斐然。他诗、书、画、印四艺俱能,书法楷、隶、行、草、篆五体皆擅,特别是书法诸体,形成了厚重而又典雅、严谨而又自然、精劲而又旷达的书风。他书写的隶书、行书、草书等作品,大气磅礴,结构端庄,风韵古朴,把自己的思想蕴含其中,颇具大家风范。 诗言志,书传情,书为心画,诗为心声。张自立将他创作的诗歌、对联等作品汇总,出版了《随缘吟草》的诗词对联选,全书以诗作为主,写人写事。张自立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诗、词和对联展现出来,别有一番情趣。 “我一向推崇文人书家,书法与学问是相辅相成的,只能摘录前人诗词作品,不能算是真正的书法家。”张自立认为,书画创作,要有自己的内容。他将诗文书画相互贯通,熔各种特质于一炉,行草作品中皆有篆隶笔法,画中有篆书行草的用笔,既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,又有诗文的韵律与意境。 多年以来,张自立一直坚持着自己对书画艺术的观点和看法,对一些问题和弊病也勇于发声。“中国的书法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步入复兴之路以来,逐步繁荣,成为群众基础广泛的文化艺术门类,专业书法家队伍也不断扩大。但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,书法艺术渐渐演变成一部分人追逐名利的跳板。”在张自立看来,任何一门艺术本身都载有道义,作为作品的创作者,必须有对自己作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社会认真负责的精神。 “书法创作也是一个严肃认真的过程,因为你不仅是在写字,而且是在为他人创作精神食粮,决不能把劣质食品轻易予人,否则害人害己。”张自立说,文字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特有的标志,书法既为传统文化,就必须从传统入手,在此基础上汲取众家之长,方能铸成自家风范。 古人云:字如其人。以此观张自立其人其字,确实如此。他对书画艺术的不懈追求,与自己所崇尚的人生境界相契合。数十年岁月,张自立淡然处之,无声中自有一股清新隽永之风。多年以来,张自立很少从书画作品上获得经济利益。“很多人说,张自立的字不难求,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。创作书画,不一定是为了获得金钱,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,我就很满足。”张自立说。也许正是这种大气的性格,让张自立在书画界口碑极佳。他的书画作品集出版时,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、张海,中国书协理事李刚田等纷纷题写序言,表示祝贺。 岁月如歌,艺海无涯。60多年来, 张自立淡泊名利,勤勉耕耘,在诗、书、画、印艺术领域,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观其书,自成一家;赏其画,万物有声;读其诗,情趣盎然;赏其印,古朴方正。对每件作品,他始终秉持雅俗共赏的宗旨,力求使作品达到观赏与可读的双重目的。“画同源,力求静谧安详,清新典雅;篆刻作品更是业余应制之产物,亦不识有秦汉之所在。唯求斯愿斯举于斯乡斯地能再泛起些许涟漪。”张自立的自谦之语,令人感叹。